欢迎来到兽医通宠物医师 网站首页 兽医课程 兽医题库 兽医职称 宠物医师
    
您现在的位置: 兽易通 > 宠物医师 > 宠物疾病 > 正文:犬吉氏巴贝斯虫病
犬吉氏巴贝斯虫病
更新时间:2020/4/22 线上网校 面授培训

一例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病例分析

    边境牧羊犬,2岁,雄性,2016年10月3日开始精神沉郁、食欲下降和尿色异常,就诊他院,被诊断为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,用泼尼松龙治疗。10月5日转至我院就诊。

一、病史调查
    每年3月份进行常规免疫和体内体外驱虫,发病前1个月被蜱虫叮咬过。

二、体格检查
    BCS(2.5/5),可视黏膜苍白,股动脉脉搏强;心率112bpm,呼吸40bpm,体温40℃(肛温);腹部触诊,肠道空虚;收缩压140mmHg。

三、实验室检查

3.1血常规(CBC)检查和血细胞形态观察
    用Procyte Dx®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,血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并显微镜下观察,红细胞自体凝集试验。结果显示,红细胞(RBC)、红细胞压积(HCT)和血红蛋白(HGB)等显著下降,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,少量多染性红细胞,红细胞内可见大小为2.5 ~ 3 μm蓝紫色、戒指环样小体,初步诊断为小巴贝斯虫(见图1);白细胞(WBC)计数升高,嗜中性粒细胞(NEU)、杆状嗜中性粒细胞(BAND)、淋巴细胞(LYM)和单核细胞(MONO)计数均升高,白细胞形态未见异常;血小板(PLT)数量减少,血涂片中未见凝集,形态未见异常。(见表1)红细胞自体凝集试验阴性。

3.2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
    犬巴贝斯虫通用PCR和吉氏巴贝斯虫特异性PCR检测均为阳性;IDEXX 4D(心丝虫抗原、埃利希氏体抗体、无形体抗体和莱姆病抗体)检查均为阴性。

3.3尿液常规检查
    尿液呈深黄色,尿胆红素3+,潜血2+,尿蛋白1+,葡萄糖微量,尿沉渣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。

3.4影像学检查
    脾脏增大,肝胆未见明显异常。

四、综合病史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,确诊为犬吉氏巴贝斯虫感染。

五、治疗
    首次治疗方案:输全血治疗(400ml,BW 18kg),三氮脒治疗(180mg),抗生素治疗。嘱复查血常规,三氮脒治疗方案:第1天、第3天和第7天各皮下注射一次。连续使用抗生素,鼓励饮食。

六、复诊 
    第2天、第3天、第7天和第11天复查血常规(见表1),显微镜下仍可见吉氏巴贝斯虫,再次进行三氮脒治疗。第7天生化检查肝酶活性轻度升高,开始口服保肝药物。
    从第13天起在他院进行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联合药物治疗,连续用药15天,口服阿托伐醌的次数从3次/日降为2次/日,2天后停止口服阿奇霉素,阿托伐醌从2次/日降为1次/日,再用药10天后停止口服阿托伐醌。在此期间患犬出现呕吐、食欲下降和精神沉郁症状。第28天,血涂片中未见吉氏巴贝斯虫,    第34天对血液进行吉氏巴贝斯虫特异性PCR检测阴性。
    第44天(停药5天),来我院复查血常规和生化检查(见表1和表2),肝胆酶活性升高,输液疗法和口服保肝药治疗,症状并未好转。第47天开始住院治疗,住院1周后,体况恢复正常,出院继续口服保肝药物。第59天和第82天复查血常规和生化(见表1和表2),肝酶活性下降趋于正常。
    表1 CBC检查结果


    备注:红色为升高,绿色为下降     
    表2 生化检查


    备注:红色为升高


    图1 红细胞内可见大量蓝紫色,戒指环样的吉氏巴贝斯虫(瑞氏吉姆萨染色 1000x)

七、病例分析和讨论

7.1关于诊断
    该病例为2岁雄性边牧,出现严重贫血,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,包括免疫驱虫史,饮食习惯,有无食用人食,对于蜱虫高发季节(春夏秋温暖季节),有无蜱虫叮咬史等。该病例在发病前1个月有过蜱虫叮咬史,此时需要排查血液寄生虫感染的可能,进行了血常规检查、血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、病原学PCR和血清学排查。
    该病例血常规检查提示严重贫血(HCT 11.4%),白细胞炎性像(NEU、LYM和MONO均升高,可见核左移现象)和血小板减少症;血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,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红细胞内出现蓝紫色、戒指环样的虫体,初步诊断为小巴贝斯虫。我国常见的小巴贝斯虫为吉氏巴贝斯虫,大小0.5~3.0μm,多位于红细胞边缘或偏中央,常见戒指环形,红细胞内寄生1~2个虫体最为常见。该病例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呈戒指环样,最多可见5个虫体,大小在2.5μm ~ 3.0μm左右。
    该病例对血液进行犬巴贝斯虫通用PCR和吉氏巴贝斯虫特异性PCR检测得以确诊。PCR检测是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的检测方法,许多不同PCR检测方法可以鉴别和区分巴贝斯虫种属,尤其是显微镜无法确认或虫体量较少时,通过PCR检测可明显提高检出率。此外,当虫体量减少时,可通过PCR检查来监测是否存在虫体或虫体是否复发。IDEXX 4D血清学检查阴性,排除其他血液寄生虫并发感染的可能。因此,诊断该病需要结合病史、体格检查、血液学检查、光学显微镜观察、PCR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。

7.2关于治疗
    治疗吉氏巴贝斯虫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阿托伐醌(每8h口服13.3mg/kg)和阿奇霉素(每日口服10mg/kg)联合用药,治疗10天。要求阿托伐醌与多脂食物一起食用,药物可最大重吸收且副作用小。三氮脒是亚洲地区治疗吉氏巴贝斯虫的一线药,但是通常不能完全清除吉氏巴贝斯虫而且可能会复发。三氮脒和阿托伐醌均可引起副作用,三氮脒副作用包括小脑出血、肝毒性和注射部位坏死,因此在使用三氮脒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观察动物临床表现、注射部位的变化和检查肝脏生化指标等;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联合用药的副作用主要出现胃肠道症状,如呕吐和腹泻,也可见皮肤症状,如皮疹。
    阿托伐醌和多脂食物一起食用可以达到药物的最大吸收,也能降低胃肠道副作用。该病例在我院使用了三氮脒治疗,在外院使用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联合用药。联合用药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,通过输液疗法和保肝治疗恢复正常。文献推荐10天联合用药治疗,血常规检查和PCR检测,指标趋于正常且PCR检测为阴性可停止药物治疗,此外在完全治疗的60天和90天进行吉氏巴贝斯虫PCR检查评估是否复发。该病例阿托伐醌并没有与多脂食物同服而且治疗疗程大于10天,虽然有文献报道治疗实验感染动物,10天疗程可能不够,但未找到其他疗程推荐。此外该病例在血常规恢复正常时并没有进行PCR和肝指标检查,以及在出现副作用时没有停止用药,而是继续用药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副作用。因此,治疗该病需要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,定期复查血常规和PCR检查,密切关注动物的体况,随时就诊。

八、病例转归
    该病例经过三氮脒治疗和输血治疗,再使用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后,虽然出现了胃肠道症状和肝脏损伤,但是经过积极治疗之后,体况恢复正常。6个月和9个月分别电话回访,体况良好。但是考虑到该病有复发的可能,所以建议动物主人定期体外驱虫,随时观察动物体况,定期进行吉氏巴贝斯虫PCR检查。

参考文献
[1] Craig E. Greene.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dog and cat. Saunders: Elsevier.
2012; 771-784.
[2] Fukumoto S, Suzuki H, Igarashi I, Xuan X. Fatal experimental transplacental
Babesia gibsoni infections in dogs. Int J Parasitol.2005; 35:1031-1035. 
[3] Fukumoto S, Xuan X, Shigeno S, et al. Development of a polymerase chain
reaction method for diagnosing Babesia gibsoni infection in dogs. J Vet Med Sci.
2001; 63:977-981.
[4] Furlanello T, Fiorio F, Caldin M, et al. Clinicopathological findings in
naturally occurring cases of babesiosis caused by large form Babesia from dogs
of northeastern Italy. Vet Parasitol. 2005; 134:77-85.
[5] Birkenheuer AJ, Levy MG, Stebbins M, et al. Atovaquone and azithromycin
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Babesia gibsoni infections in dogs. J
Vet Intern Med. 2003; 17:381.
[6] M. Sakuma, A. Setoguchi, and Y. Endo. Possible Emergence of Drug-Resistant
Variants of Babesia gibsoni in Clinical Cases Treated with Atovaquone and
Azithromycin.J Vet Intern Med. 2009; 23:493–498.
[7] Solano-Gallego et al. A review of canine babesiosis: the European
perspective. Parasites & Vectors. 2016; 9:336.
[8] Da-wei YAO, Jing-ya JIANG . et al. Canine Babesiosis in China Caused by
Babesia gibsoni: A Molecular Approach.Iranian J Parasitol. 2014; 163-168.
[9] Birkenheuer AJ, Levy MG, Breitschwerdt EB. Efficacy of combined atovaquone
and azithromycin for therapy of chronic Babesia gibsoni (Asian genotype)
infections in dogs. J Vet Intern Med. 2004;18:494–498.
[10] Jefferies R, Ryan UM, Jardine J, et al. Babesia gibsoni: Detection during
experimental infections and after combined atovaquone and azithromycin therapy.
Exp Parasitol. 2007;117:115–123.
[11] Suzuki K, Wakabayashi H, Takahashi M, et al. A possible treatment strategy
and clinical factors to estimate the treatment response in Babesia gibsoni
infection. J Vet Med Sci. 2007; 69: 563-568. 


关于我们 - 联系我们 -版权申明 -诚聘英才 - 网站地图 - 医学论坛 - 医学博客 - 网络课程 - 帮助
兽医通 版权所有©CopyRight 2018-2046, SYT126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浙ICP备12017320号-7